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图 1.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图 2.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 2200
2.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由于纳入中国国家癌症登记系统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 13%,相比于欧盟的 32%,美国的 96%,所以我们在这篇综述中呈现的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存在局限。这一局限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数据的代表性,所以中国真实的癌症负担不能仅依靠来自癌症登记系统的数据。要想对癌症负担估计得更加准确,就必须扩大更具代表性的全国癌症登记系统。鉴于此数据缺乏完整性和代表性,恰当的使用现有资料合理分析将会有助于中国癌症控制政策的制定。另外,某些地方的一些区域(包括香港和台湾)与中国内陆有着相似的特定年龄组发病率和趋势,这表明地区差异或城乡差异模型和时间趋势也许是有依据的。
2.1 发病率
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认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每 10
图 3.2009
社会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发病率最高,广州乳腺癌 ASR
在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 45-55
图 4.
注:数据比较了 2008
之所以会出现 45-55
2.2 死亡率
2008
图 5.2009
2002-2008
1992-1995
3. 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
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仅有部分与高收入国家的一致。与西方相同的部分包括:生殖和激素因素例如月经年限长(初潮较早或绝经推迟),从未生育,初产年龄推迟,母乳喂养受限。在中国人群中这些因素缓慢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生育率下降(一定程度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也能间接影响乳腺癌风险(例如缩短母乳喂养时间)。在中国,多次生育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低风险相关(比值比 OR,0.69;95%CI,0.52-0.91)。中国总和生育率(每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从 1950-1955
图 6.2010
在上海,总和生育率比大部分工业发达国家还低,为全世界最低(2010
绝经前后妇女肥胖和低水平体育活动,被认为是西方化或城市化的生活中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中国同样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特别是传统健康的饮食模式(食用大米、新鲜蔬菜、大豆、猪肉、面粉)逐渐向西方饮食靠拢后,有报道称,25.4%
这些数据表明,虽然明确各个国家乳腺癌危险因素模式和趋势很重要,但是大多数危险因素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都是相似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一项国际病例对照研究和一项多种族队列研究的支持,研究数据显示尽管在总的乳腺癌发病率上有差异,但是危险因素与发病率之间的联系在各个种族之间基本差不多。例如,在新加坡或上海的中国女性都显示出了如下因素的作用:身高,激素替代疗法的使用,家族史,体重增加。
4. 筛查和早期诊断乳腺癌
50
目前,中国不同人群乳腺临床体检早期发现癌症的作用还没有定论,但是基于人群的乳腺临床体检合并诊断超声检查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在印度的一项研究支持乳腺临床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癌症,结果表明就这一点而言乳腺临床体检的成本效果与乳腺 X
中国还需进一步提高公众认知,继续研究乳腺 X
5. 临床诊断
5.1 诊断年龄
中国女性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是 48-50
5.2 诊断时分期和推迟早期检测
晚期乳腺癌的频发是造成美国非洲裔女性和白种女性生存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一项中国多中心全国范围的研究显示,诊断为乳腺癌时,15.7%
从诊断到治疗乳腺癌新病例,时间延误是预后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拖延导致了癌症恶化,分期进展或者更多并发症。2013 年一项观察研究显示,延误超过 6 周后才开始外科治疗乳腺癌,五年生存率仅 80%,而延误不超过 2 周五年生存率为 90%。因为公众认知的差异,大部分延误的报道在中国不同地区都有出现。从出现症状到看医生中间的时间,富裕地区中位时间为 1 个月,相比于欠发达的中西部为 94 天。两项研究称,拖延超过 3 个月的病人占到了 39.2-50.2%,令人不安的是在一些欠发达的中国地区竟然有 11.7-17.3% 的人拖延时间超过了 1 年。
5.3 诊断和病理学报告
虽然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是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金标准,但是来自北京的数据,34.1%
总的来说,亚洲国家的乳腺肿瘤分子和基因特点与白种人相似。激素受体阳性的患病率相比于白种人的超过70%,中国女性患者中相对较低,大约为 50-60%,也许是由于中国受影响人群年龄更轻。这一观点得到了如下事实的支持,中国雌性激素受体阳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与诊断年龄不断增长的乳腺癌相似。一项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阳性从 1999
目前资料显示美国和中国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 2)阳性乳腺癌发病率基本相当;亚洲会有 25%
由于采用的纳入标准不同、雌激素受体测量方法的与时俱进,不同研究之间可比性受到影响,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中国女性与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特点是完全一样的。北京的一项纳入 101
5.4 遗传风险与咨询
乳腺癌家族聚集性在中国常见。中国和西欧女性由
6. 乳腺癌治疗
6.1 手术
乳腺癌最佳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影响临床疗效,但是在中国这两点差异比较大。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治疗乳腺癌所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很大差别。从 90
6.2 放射治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仅有 27%
6.3 系统治疗和个性用药
中国乳腺癌辅助化疗流行,所有侵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大约 81.4%
在中国,药物报销政策对于最佳系统疗法选择上影响巨大。许多药没有涵盖在医疗保险之中,这无形中增加了病人自掏腰包的花费。缺失获得新药的途径也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系统治疗的选择范围。例如,仅有 40%
例如,即便抗 HER2
6.4 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
中国缺乏一般健康治疗和临终治疗的支持。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研究,中国的临终治疗和姑息治疗项目开展不佳,在 40
7. 乳腺癌研究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结果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定至关重要。然而,在中国乳腺癌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不足的。目前,中国有 162 项乳腺癌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通过注册,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其他工业国家(特别是研究者主导型临床试验)。
表 乳腺癌出版物数据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数据
虽然中国也参加了乳腺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但是目前中国没有加入任何国际乳腺癌合作组。
图 7. 不同国家乳腺癌相关论文
中国乳腺癌科学出版物的数量持续增加。在 2012 年,这一总数一举超过加拿大,英国,日本,仅次于美国。
来自中国的研究者发表关于中低收入地区乳腺癌临床研究的文章数量最多,其后依次是土耳其,印度,波兰,巴西。虽然来源中国的文章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对于论文低质量假数据的担忧不断。
8. 结论和建议
以其他中低收入国家一样,乳腺癌在中国相对常见,发病率也一直攀升,发病中位年龄比西方白人女性更加年轻,这也许跟基因或危险因素的不同有关。虽然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女性,但是当今的中国年轻女性比前几代女性高,即使考虑到报告偏倚。Linos 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学的变化主要来自生殖的改变。生育模式可以影响性激素的浓度(例如,足月妊娠年龄推后,子女减少,母乳喂养减少)。事实上,在中国,女性生育模式产生了根本的改变,另外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也增加了乳腺癌的风险。
由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中位发生年龄比高收入国家要低,所以早期筛查和检测可能成本效果不合算。特定年龄段发病率与高收入国家相似,高收入国家 50 岁以前进行筛查不能降低女性的死亡率。女性从 40 岁开始每年例行筛查的这一建议是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一些大城市的报告中,乳腺癌出现了两个发病高峰,年龄相关发病率和诊断的平均(和中位)年龄都在不断增加。一些研究者推测中国发病率曲线在日后将会与高收入国家相似,他们反对按照特定年龄组定义危险人群,尤其是在中国老龄人口增长和队列效应存在的背景下。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筛查项目,医疗资源最好配置在早期发现阶段,尽可能提高病人认知(包括乳腺自我检查),明显觉察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应及时治疗。
由于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持续走高,乳腺癌的发现、诊断、治疗迫切需要提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重要措施来解决在医疗改革中面临的挑战。例如,从 2009 年开始中国政府在城市和农村发展了可负担和易获得的医疗保健系统。2012 年国家医疗保险系统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减少了病人大约 35% 的医疗花费。另外,乳腺癌作为 20 种重大疾病之一将优先纳入大病保险范围,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 70% 的住院病人医疗花费,许多肿瘤药物已经列入 2009 年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清单。
为了改善全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需要强调对没有机会得到治疗的病人进行关照。由于二级预防积极性的提高,侵润性乳腺癌的手术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清扫,它们既美观又降低发病率。然而,大多中国病人目前仍在接受过度手术(例如,乳房切除术,腋下淋巴结清扫)和不必要的化疗。相反,一些病人又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在肿瘤肿块切除后不能得到标准化放射治疗,临床上即便出现不良的预后特点时也不能给与足够的化疗。继续增加卫生保健和教育的投入,乳腺癌的评估需要包含治疗的质量以及是否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中国,药物花费占医疗花费的比例最大,非医疗花费也非常高,与同等收入的人群相比,远离医疗机构的病人的非医疗花费更高。医疗资源比较充沛国家的治疗指南由于花费高很难应用于中低收入国家例如中国。参考指南和最低的临床治疗规范需要考虑地区和人群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不同地区差异的消除可以通过财政重新分配和提高人群早发现疾病的公众认知来实现。目前成本效果好的姑息治疗门诊项目对于管理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控制乳腺癌的努力不仅应该放在提供保健服务上,还应该提高公众认知和参与度,促进早期发现。由于乳腺癌治疗机会的差异还会存在一段时间,所以还需努力扩大保险受益范围,将癌症治疗的资源向服务不到位的女性倾斜。
专家建议:
一、全面均衡保健系统
1.
2.
二、国家控制乳腺癌计划
1、制定政策综合考量医疗、经济、教育和环境因素
三、乳腺癌登记和数据收集
1、扩大国家和地区癌症登记规模
2、收集准确的来自不同科室和中心的医院数据
3、完成癌症控制的健康结局和成本效果的研究
四、预防Ⅳ期疾病
1、提高公众认知
2、鼓励体育活动和减肥
3、探索适合中国女性的筛查方法
4、实施临床降分期计划
5、减少治疗延迟
6、提高手术、辐射治疗、基本药物和临床试验质量
五、改善Ⅳ期癌症治疗
1、提高抗癌疗法的质量和有效性
2、加快批准新药
3、提高非专利药的质量控制
4、实施姑息治疗门诊计划
六、乳腺癌研究和教育
1、扩大癌症治疗人员的培训
2、资助多学科乳腺癌研究
3、发布治疗规范与发布病理学和生物标志检测的培养方案
4、促进对于中国人群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5、扩大国家合作
七、重新定义乳腺癌指导方针
1、顾及医疗资源的不足与治疗新药的短缺
2、定义最低临床治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