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包括一大类发生在终末导管小叶单位( TDLUs)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和间质的增生和化生性改变。由于这类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多样,故诊断名称繁多,目前尚未完全统一。 |
|
注意: |
|
|
|
一、囊 肿 病
①导管扩张症:发生在大-中导管,内衬上皮常为柱状,虽扩大但不形成真正的囊肿。有时和孤立性囊肿区别困难,残留大汗腺细胞有助囊肿病的诊断。 |
|
在阿克曼里,“囊肿病”被称为“纤维性囊性乳腺病”-好像后者的内涵更为丰富。 “囊性高分泌增生”/“囊性高分泌性癌” |
二、黏液囊肿样病变 【鉴别诊断】 ①黏液癌:两者的鉴别常很困难,因此,一定要多切片和小心仔细地观察,排除黏液癌后方可诊断黏液囊肿样病变,而且有必要对病人进行定期随访。黏液湖内常有具有结构(实性巢、腺泡状、乳头状)的漂浮细胞,无肌上皮。原位癌的出现有助黏液癌的诊断。粘液癌图例 ②黏液型导管内癌:有导管内癌的结构特点。 ③囊肿病:可有上皮增生和大汗腺化生,囊内通常为非黏液性蛋白性液体。 ④囊性高分泌增生/癌:囊状扩大的腺腔内有甲状腺胶质样分泌物。 |
|
(1) “粘液囊肿样病变”与上皮细胞的粘液细胞化生应当密切关系吧。 (2)粘液由腺上皮的顶部排出到腔内,所以腺腔可以扩大而腺上皮不易脱落,而恶性的粘液癌则与此不同,所以容易脱落、容易在粘液湖中成串、成团发现。 (3)囊肿的上皮层次存在(腺上皮及肌上皮均存在),这也说此病为良性病变的依据。肌上皮细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胞,就如周细胞之于毛细血管的作用一般。 |
三、腺 病 ①真假间质浸润的鉴别:特别是冷冻切片,腺病(尤其是硬化性腺病)的假浸润容易误诊为癌。需先低倍镜下观察,硬化性腺病呈结节状分布,有小叶结构,腺体密集,排列方向显示一致性或向心性排列,管腔受压闭塞,有肌上皮。细胞明显挤压呈梭形,与胶原纤维平行,无脂肪内浸润,间质胶原按一定方向平行排列。真浸润性癌巢,腺管间距疏密不等,无方向性,无肌上皮。癌细胞很少有挤压,间质胶原无定向排列,亦不如假浸润深染。 ②真假外周神经浸润的鉴别:硬化性腺病、旺炽性上皮增生、囊肿病、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可出现假神经浸润现象,假浸润的腺管(可变形)通常累及小外围神经束,在神经束膜外呈推挤式压迫神经,也可进入神经束膜间隙内,但罕见在神经实质内浸润。细胞缺乏明显的异型性和核分裂象,有肌上皮(必要时行免疫组化证实)。 ③小管癌:开放性小管杂乱无章分布,常呈角状。腔内缺乏分泌物。内衬细胞有嗜酸性胞质和常有胞突。缺乏肌上皮和基膜。有反应性纤维-硬化性间质。常伴有导管内癌。 EMA、ER阳性。图例 ④浸润性小叶癌:常为一致的小而圆细胞,常有细胞内黏液,呈单列线、腺泡状等浸润类型。缺乏小叶结构和肌上皮(多为梭形)。有的癌细胞少量散布在纤维性间质中,容易误诊,需行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如黏液染色)进行鉴别。浸润性小叶癌细胞上皮性标记物阳性,黏液染色常阳性。 ⑤腺病导管/小叶癌变:有明确的原位癌特点。 ⑥微囊性复旧不全:常缺乏上皮、基膜厚。 ⑦分泌型癌:除腺腔内有分泌物外,有细胞内外空泡、微囊,黏液染色阳性。 ⑧腺管型腺瘤:有包膜,腺管一致,圆一卵圆形,开放,有肌上皮。 ⑨浸润性导管癌(包括腺管状浸润性导管癌):低倍镜下观察很重要。浸润性癌巢/腺管分布杂乱无章,无小叶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无肌上皮和基膜。 ⑩梭形细胞癌(见梭形细胞癌)。 |
|
乳腺腺病的多种病变类型与子宫内膜发生的多种病变可否比较呢? 应该具有可比性,理由是: (1)都是女性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都受到激素的潮汐式调控。 (2)都具有腺结构与腺周围间质成分; (3)两个器官的病变都涉及到“腺”或“间质”或“腺+间质”不同病变的组合;都有从“功能性改变”到“器质性改变”,从“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一系列的疾病谱。 从形态的相似性(腺或间质或腺和间质)拟提出以下比较: 乳腺“小叶增生”VS子宫内膜“单纯性增殖”(腺体形态较一致) 乳腺“盲管腺病”VS宫内膜的“不规则增生”(均具有不规则腺管) “腺管性腺病”及“旺炽性腺病”VS"复杂性增生" “大汗腺性腺病”VS"内膜增殖伴有腺上皮化生" “微腺性腺病”VS“腺肌症” “结节性腺病”VS"内膜息肉" 等等比较。 但乳腺的结构与内膜比较更复杂一些,所以,其变化也就更多一些。不同的结构包括:乳腺是一个高度分支的泡状腺,腺上皮具有不同性质的两层细胞构成;子宫内膜是一个不分支的单管状腺,腺上皮只有一层(但细胞可有大致两类:柱状细胞+纤毛柱状细胞) |
|
|
在腺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一些较特殊的结构形态改变: |
六、放射状/复杂硬化性病变 |
|
(1) 放射状/复杂硬化性病变与硬化性腺病比较;后者发生在小叶中,小叶结构较完整,中央区细胞丰富,由肌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密集排列,小管受挤压状,细胞间弹力纤维增生;边缘区细胞稀疏,腺管可能扩张样。 根据图像及描述,放射状/复杂硬化性病变的中心多发生在小叶之间区或边缘,由于纤维弹力纤维增生而牵拉周围组织,引起周围小叶结构扭曲、变形,病变中央区少有腺体或上皮细胞成分。 |
七、胶原小体病
图例
图例 1(食管)图例2 (宫颈) |
|
胶原小体病---是肌上皮细胞产生的基膜物质成分异常堆积产生的特殊结构改变,其形态有点像小的甲状腺滤泡结构或卵泡颗粒细胞间形成的Call-exner body。 |
|
|
|